傅前哨:美国黑鹰和俄罗斯的米-17直升机相比股票配资市场,两者的设计思路谁更占优?
中国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具有高原使用直升机需求的国家,而且受各种因素的影响,在高原上使用直升机不单单是为了满足军事作战需求,同样也存在着抢险救灾,物资输送的原因。早年在中美蜜月期,中国通过谈判从美国西科斯基飞机公司采购了24架SH-60军用直升机的民用版本S-70,并且承诺只在民用领域使用。另一边,中国又陆续从俄罗斯采购了超过300架的各型号米17/171直升机。当时中国直升机工业发展并不顺利,虽然采购了两款在当时都算先进的直升机,但却一直无法仿制,只是到了“10年代”以后,国内技术开始完善,工业开始完整之后,才具备了基础的仿制能力。
当时我们是有两个选项的,分别是俄系米171和美系黑鹰直升机。在型号选择上,米171的优势是更大的,因为它的采购量大,且都是军用型号,同时经过谈判,我们还拿到了生产权。
但随着项目的逐渐推进,我们尴尬的发现米171直升机存在着诸多不足。首先就是它的价格昂贵,在专利生产时,我们搭建了工厂,引进了设备,采购了部件,一套繁琐的流程下来,成本不断的往上涨。第二个不足就是米171的机载航电设备难以满足军用需求,这也是俄系装备的通病,涉及航电领域就开始和欧美装备拉开差距。而专利生产的那些直升机,也是使用的俄系原装产品。
与之相比,美系黑鹰直升机则有2个令我们无法拒绝的优势。首先就是黑鹰直升机的通用性极强,除了本身可以满足陆航和民用需求外,它也十分适合舰上搭载。作为美国海军,海军陆战队和国民警卫队大规模使用的机型,黑鹰系列直升机表现出来的舰载通用性优势是有目共睹的。而米171则很难与之媲美,除了一些大型舰艇平台,比如两栖攻击舰,航空母舰可以操作使用外,驱逐舰和护卫舰即便是具备作业能力,也难以令海军接受。
第二个优势就是黑鹰直升机的可塑性强,它的气动布局和结构设计合理,虽然发动机我们不能生产,但通过使用国产发动机,然后根据需求修改布局设计时,它就是一个具备极好条件的新型直升机。
过去许多人在总结俄系装备的特点时,给出的意见都是“傻大黑粗”。这样的设计虽然容易上手,操作性好,但是在细节选择上,还是无法和欧美直升机相提并论。
以坠机丧生的伊朗总统为例,之所以用美系贝尔-212直升机改为公务机,原因也是因为这款直升机舒适,俄系直升机的噪音太大。“傻大黑粗”有时候是有点,但有时候也会成为缺点。苏联解体后,俄系直升机的出口量一直不及欧美直升机,原因也在于这里。为此,我们才选择以黑鹰直升机为仿制蓝本。
胜亿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