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次写完万科的文化之后,万科烙印,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,一直想续写万科的工程文化。终于,借着十一假期配资炒股平,回顾了万科工程的点点,依然心潮澎湃、热泪盈眶。
三年质量梦
说万科的工程文化要从万科的“三年质量梦”说起,三年是从2013年至2015年,目标实现“一个计划、两个憧憬、三个没有”。
工作文化手册
一个计划:预制率达到40%(万科标准),装配式内墙实现100%,取消抹灰达到100%。两个憧憬:万科的房子质量好,成为社会好口碑;万科的工地上,工友的生命有保障。三个没有:没有空鼓、没有开裂、没有渗漏。
“三年质量梦”的提出,无论对公司还是对整个行业,都具有开创性意义。“两提一减”——提高质量、提高效率、减少人工,这一理念极具前瞻性,当时就已预见到,中国的人工成本将持续攀升,企业唯有依靠技术创新,才能在降低对人依赖的同时,提升质量与效率。
项目现场照片
这一梦想的核心思想是“质量好不好,客户说了算”。这句话以红底白字的形式,醒目地悬挂在万科工地上,相信大家在路过的时候都看到过,深入人心。
实现“三年质量梦”依托于“两个工具一张表”:实测实量、交付评估以及客户验房指引表。这三份检查表,在网上可查阅。实测实量在2014年已迭代至A6版,直到2019年左右,听说某头部房企才开始使用相同版本——这不禁让人感慨,万科在行业内至少领先五年。
总体来看,“三年质量梦”在当时基本得以实现。但随着周总的内退,工程领域的创新与突破日益减少,万科开始“吃老本”。“质量好不好,客户说了算”这句标语,也仿佛失去了灵魂,只剩下空洞的文字挂在脚手架上。
工程师文化
万科工程文化的另一重要体现,是其所倡导的“工程师文化”。2014年7月7日,万科发文将每年6月27日定为“工程师节”,这同样是行业首创,让“万工”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。选择6月27日,是因为2013年的这一天,万科首次向社会公开“万科三年质量梦”以及可衡量的相关标准。
万科工程师文化的内涵包括以下核心内容:
五种性格:坚持、讲真话、有担当、不给别人添麻烦、照顾比自己更弱的人。四个标准:横平竖直、毫米误差、由表及里、瞻前顾后。
工作文化手册
即便已离开万科,这些话仍深深烙印在脑海中,成为从事工程行业的准则。后来虽补充了“六种行为”,但总不如最初的版本朗朗上口,自然也就难以铭记于心、践行于实。
过去几年,随着万科对规模扩张的追求,走上了高负债、高周转、高杠杆的道路。工程师的自豪感不再如初,质量问题频发,客户口碑持续下滑。如今,国家正大力推行“好房子”标准,中海、华润、金茂等央企积极响应,纷纷展示其多年积累的优秀工程实践,赢得市场认可。在此背景下,我们不禁要问:万科是否能够真正重拾昔日的工程文化,再创辉煌?
胜亿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